省环境信息中心党建平台
我爱你中国

支部园地互动交流

 :;

二十四节气之端午

主持人:

同志们,积极开展支部活动,丰富党群生活,我们利用下午时间进行新一期互动交流。

本期交流话题:二十四节气之端午   

大家畅所欲言,可以分享端午与家人共享小长假的体会,可以介绍端午相关的事物,人物,故事,乃至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亦可延伸至其他节气。

交流时间:6.11日14时—17时(17时话题自动关闭)

工作与支部活动都重要,请大家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本期互动交流。


杜军: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

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

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

三湘隔辽海。


田阳光: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有二千多年的传承,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件遗产名录。

端午最初是老百姓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便成了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还有挂菖蒲、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吃咸蛋,粽子等习俗。


主持人:

杜主任和田主任领学了,请大家积极参与,我也来说说端午节的五毒:青蛇,蜈蚣,蟾蜍,蝎子,壁虎。端午节,天气变热,这五种有毒的动物就会出来,所以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避五毒。其实不止是五毒,端午节过后,小动物都活泼起来了,记住不要招猫逗狗,尤其小孩子更要注意安全!


刘天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纪念屈原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此外,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包括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佩香囊等。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

在饮食方面,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外形有角,因此又称“角黍”。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各异,有甜粽和咸粽之分。甜粽一般会使用蜜豆、红枣、蜜枣、花生、绿豆、豆沙、八宝等馅料制作,而咸粽则会在糯米当中加入五花肉、咸肉、叉烧肉,或者是加入火腿、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等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也是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沐兰汤、制凉茶等活动,以驱邪避瘟、祈求健康。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张莹: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主持人: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既要传承也要保护,还真得加快申遗的脚步,不然都成思密达的了。


张莹: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两年龙舟最大流量非辽宁队莫属,2024年广西南宁公开赛6队比赛,撞翻2队,截停1队,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历农文化的传承,还验证了辽宁人的喜感来源于骨子中的。东北人语言上搞笑,体育赛道亦如此。辽宁龙舟队横扫千军,确实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欢乐。


白山:

此次端午节我最喜欢看东北三省龙舟赛,主打一个不按路线随心所欲,有节日快乐气氛。


张莹:


主持人:

是啊!咋整呢,帮着圆圆:因为龙是不走直线滴,所以咱们才是真正的龙舟。

不过不是也有另类的嘛!江苏盐城举办的龙舟大赛上,东北电力大学获得了所在组的500米冠军(不知道水手是不是东北人)。


田阳光:

用的是江南水军


李延莉:

端午节佩戴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田阳光:

粽子古称“角黍”,因为屈原的传说,千百年来成来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品,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西晋《风土记》。历史最悠久的粽子据说是大唐西安的蜂蜜凉粽子。


李媛: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挂艾草和插菖蒲。挂艾草是将洗净的艾草系成一束,悬挂在门前、床头或穿在衣物上。艾草有驱邪、辟邪的寓意,人们相信挂艾草可以驱除疾病和灾厄。


主持人:

提到粽子,大家是不是都吃了粽子呢?

现在粽子弄得五花八门,反倒是没有了以前只加一个枣的味正“粽”。我是这样告诉我的孩子,不管喜不喜欢吃,都要吃一块,哪怕是一口,也是守了传统节日的本分。


王健:

粽子还得是传统的红枣味道的好吃,肉粽子,豆沙的味道还是差一些,当然了自己家会包的那就更好了!


韩光:

端午节2009年被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主持人:

本期互动话题结束,感谢大家的积极互动发言,下期互动交流见。


返回顶部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