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开公示 > 自然生态保护 > 自然保护地监管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开公示 > 自然生态保护 > 自然保护地监管
当前位置 : 首页 > 自然保护地监管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的函(吉环函〔2017〕363号)
2017-08-25 15:24:00   来源:
环保部生态司: 

  按照环保部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山西灵空山等3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的函》(环办生态〔201758号)要求,我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组织督促接受评估的吉林汪清、白山原麝和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照评估报告提出的主要问题,根据评估组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认真整改。现将《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报上。 

  此函。 

  附件: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20178月24 

附件 

  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评估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一、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落实情况 

  (一)执法不及时。因保护区管护没有独立执法权,且往往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使保护区管护人员无权直接执法的问题。 

  就保护区没有独立执法权的问题,保护区管理局已向上级管理执法部门争取赋予保护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在保护区内实施统一管理,建立起精简、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对东北虎和豹的研究与保护非常重视和富有成效,对植物和水等生态系统要素的调查研究则相对较弱的问题。 

  1.2016-2017年,保护区管理局对辖区内湿地资源进行了调查,核实了保护区湿地、河流面积、分布、数量等,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存档,并开展了湿地保护名录编制工作。对珍稀野生植物东北红豆杉古树及古树群建立了围栏、警示牌等保护设施,进行保护。 

  2.根据保护区可行研究报告批复,进一步确标立界,设立界桩、界碑。通过开展宣传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活动,加强社区群众和中小学生生态保护区教育工作额,建立虎友好型合作社,通过吸纳保护区周边社区松子承包户,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3.汪清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汪清县林业局、汪清国有林管理分局和汪清森林公安局,组建了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好辖区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摸底工作,上报基础数据,并协助国家林业局对汪林辖区虎豹公园边界进行界定和公园规划编制工作。 

  二、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落实情况 

  (一)运行经费保障程度较差,缺少稳定的资金渠道,管护、科研、宣传能力不足,缺少相应的巡护、监测设备,管理局内部机构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 

  1.按照一区一法的要求,保护区管理局聘请相关专家,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对《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将呈报市政府、市人大审议。 

  2. 20175月19日,白山市政府第五次常委会议要求,要解决好原麝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已责成编委、人社、财政等部门解决好保护区编制、经费等问题,推动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 

  3.加强管护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地方、部门特别是与基层单位、当地居民的协调沟通配合,解决工作中日常监管缺失、沟通协调不顺畅、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按照地形、地域分布,划定四个巡护区域,签订四个联合巡护合同。利用中央国家级保护区补助资金,聘用热爱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身体健康的村民20人,参与保护巡护管理工作。 

  4.加强宣传能力采取的措施:一是已建成9面大型宣传牌(10米×6米)、埋设界桩30根、辖区内村民挨户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二是将保护区范围公示图、范围坐标、功能区划图及各种批复文件送达至临江市人民政府、浑江区人民政府及各相关单位,做好工作衔接。三是开展了原麝栖息地资源监测,新建监测样地20块(0.1公顷)、新建监测样带40条(5公里);开展了东北红豆杉资源专项调查,调查面积为1808公顷,经推算核心区内分布东北红豆杉1112株;开展了全国第二次重点植物普查工作。20179月份开始,保护区将开展朝鲜崖柏专项调查、中华秋沙鸭迁徙通道调查,预计20186月底前完成调查工作并汇总出调查成果。 

  5.保护区管理局现已采购巡护车辆4台;已购买高速360°数字传输监测摄像机3台、红外自动相机40台、长焦佳能相机6台、望远镜10架、夜视仪2台、卫星定位仪10台、单边电台及对讲机6部,购进显微镜2台、消毒灭菌柜等野外救护设备1套。 

  6.中央财政拨付的保护区建设资金1208万元已到户,保护区管理局将按照《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陆续开工新建四个保护管理站,建设6座保护区界碑;埋设宣传牌、限制牌、指示牌等72面;埋设保护区界桩、分区桩415根;购买必要的通讯、科研监测、救护设备等。 

  7.对环保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人员进行认真复查,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整改质量,确保达到整改标准;对需要长期监管的问题,制定有力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办法,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问题不反弹、不扩大;特别是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问题,把整改时间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整改措施,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按时限要求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二)缺少保护区建设管理所需的科研专业技术力量的问题。 

  保护区管理局结合目前在编人员实际情况,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采用竞聘上岗方式,选调本局专业技术人员向科研一线倾斜。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力度,通过走出去、聘回来等学习等方式,促进青年员工业务素质与水平的提升。 

  三、吉林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落实情况 

  (一)人员配备不足,缺乏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为满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要求,保护区管理局已于2015年申请机构变更和人员编制,并形成文件上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由厅里形成文件报送吉林省编办,由省编办批复机构和人员编制。在机构和人员编制批复后通过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招聘一批地质、科研等方面的人才。 

  (二)保护区缺少必要的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设施设备,科研、宣教能力较弱的问题。 

  保护区管理局在2016年根据环保部要求,对保护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自查和整改。加强了保护区动态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吉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授权管理局代行行政处罚权,对保护区内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完善了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申请了2018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购置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设施设备。 

  特此报告。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吉ICP备2022007971号-1本站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号邮编:130033Email:sthjt@jl.gov.cn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0吉公网安备22010702000115号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