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抚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力实施林地清收还林,退耕还林 1300 多公顷、清收林地 2002 公顷、造林 1867 公顷。全面加强县域河道治理,实现乡镇级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出境河流水质监测结果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划定了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投资 330 万元完成县实验幼儿园等4个新能源供热试点建设;全面禁止城市建成区室外烧烤;全县淘汰黄标车1061 辆,淘汰老旧车 1892 辆,机动车环检率达到 8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效天数 300 天,其中优良天数 276 天,优良率达 92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土壤增施有机质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格规范畜牧业养殖和农药残留物处置,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氮肥(折纯氮)施用量减少 72.5吨,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97.5%。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二是突出构建绿色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抚松的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了“三为主”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业、以矿泉饮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业三大绿色支柱产业,激发绿色转型的活力动力。旅游产业主导作用逐步凸显。引进了总投资 100 亿元的长白山广泽旅游度假区、总投资 118 亿元的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集航空、公路、铁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绿水青山与冰天雪地互相补充,形成了四季旅游新格局,旅游接待人数 170 万人次,旅游收入 19 . 4亿 元。矿泉水产业国际影响力全面增强。积极引入有实力的高端矿泉水企业,农夫山泉、恒大冰泉、鹿鸣泉等饮用水企业纷纷落户抚松。本土品牌泉阳泉迅速崛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农夫山泉高端矿泉水成为G20 峰会和“一带一路”峰会指定用水;鹿鸣甘露产品获全球首个清真优质认证,获准进入东盟和清真市场,实现矿泉水换石油,开发研制了全球第一只生物全降解矿泉水瓶,进一步提升了矿泉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目前,全县矿泉水产能达到 500 万吨,规上食品矿泉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63.2亿 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 18.2% 。人参产业品牌效应快速提升。突出抓好标准化种植、产品研发、龙头壮大、品牌培育和质量监管等领域建设,聚集了广东太安堂、修正药业等一批人参精深加工企业,基本构建了从野山参保护、良种繁育到精深加工的人参产业链,已经开发出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 300 多种人参产品,从卖原料到打造品牌,全县人参产业总产值达 160 亿元。出台了绿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出资3000万元用于扶持绿色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绿色食品、健康饮品等产业有力地加快了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委托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编制完成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县域内独特的山珍、水产等绿色食品资源,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包装,打造具有长白山特色生态食品品牌,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申报国家有机食品基地6个,成功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
三是突出城乡环境改造升级,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先后投入各类建设资金 10 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亮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了人参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小镇、旅游小镇和矿泉小镇等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新型小镇,以“5+9 ”的模式,辐射引领其他乡镇发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建设工程,以“净畅绿亮美”为标准,突出古村落、古居民、古遗迹和抚松地域文化,重点打造10个示范村、100个提升村和1000户美丽庭院,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山清水秀、村美民富、幸福和谐的示范村,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四是突出回应群众关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加大力度,全面加强群众关切的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县域内 302 省道抚松镇至行政中心路段养护工程接近尾声;抚长高速抚松南出口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完成6个松花江流域规划项目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启动了抚松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投资 3900 万元建设了松江河、万良、抚松镇垃圾中转站,在全省首创“村镇协同治理、企业化保洁经营”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中心城镇垃圾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90 %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100 %。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五是突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全面增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使公众普遍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抚松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抚松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吉林日报》头版头条以《绿色生态挺起抚松发展脊梁》为题,深度报道了抚松的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建立了生态文明专题宣讲团队,以“参乡讲堂”为平台,开展了县、乡、村三级培训,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成功举办生态抚松全民随手拍、生态文明知识竞赛以及“两年创建看变化”等主题系列活动,干部群众关注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意识全面增强。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在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主题创建活动,乡村文明程度有效提高。制订下发《抚松县中小学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全县各中小学围绕世界水日、环境日、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寓教于乐,有序传承。建立各类媒体发布平台,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大众推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信息,今年以来累计发布各类工作信息 650 条,其中国家级媒体15 条,省级媒体 5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