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首页 > 解读回应 > 热点回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热点回应
当前位置 : 首页 > 热点回应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4-12-24 09:08:50   来源:

12月19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赵立臣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建设有关情况,并与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杜军、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杜欣,白城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肖松共同回答记者提问。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潘瑜主持发布会。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社、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11家新闻媒体参加。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立臣:

各位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大家都知道,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这两项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山东东营、河北沧州、内蒙古巴彦淖尔等地考察时,也多次对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重要指示。

吉林省黑土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禀赋,还有大量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作为后备开发利用资源,因此,保护好、治理好和利用好黑土地、盐碱地是吉林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根本保证,其中“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和“大安模式”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就是其中经验的结晶。

为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治理的有关政策、知识,吸引更广泛关注,凝聚更强大社会力量参与到黑土地和盐碱地保护利用工作中,省生态环境厅在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指导支持下,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建设工作。通过全景影像数据采集、界面UI设计、交互功能开发、展出资料对接和试运行等步骤,将实体博物馆展览内容进行数字仿真模拟并搬到互联网上,在线上展示全景交互的虚拟实体内容,给观众以全方位的实景沉浸式游览体验。

中国梨树黑土地保护博物馆和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两个线上展馆分别于2024年1月和10月份建成,分别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以及相关地区的市生态环境局、县政府网站以及吉林生态环境等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这两个线上展馆具备以下亮点和优势。一是线上展馆的参观方式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册和图文网页,VR展馆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参观兴趣。VR展馆具备更大的容量,能够展示出更多信息和更丰富的元素。同时,VR展馆还能为用户提供360度沉浸式游览体验,结合电子导览、电子地图以及定点跳转等便捷功能,使得参观流程更加清晰,交互体验高度自由。二是线上展馆的游览体验不受限制。无论参观者身在何处,全天24小时,只需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等联网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开启游览之旅,观众不需亲临现场,不受时间、空间及设备的限制,这样使得受众群体得以实现随时参观和反复观摩。三是线上展馆的宣传覆盖面更为广泛。依托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借助各大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和科普平台,极大提升了展馆的科普效能,并且单次参观不受人数限制,使得展出内容能够覆盖到更多受众群体,影响力可以迅速扩展至全国各地。四是线上展馆的展示功能更加灵活多样。除了基本的浏览科普功能外,它还可作为中小学生的研学教育资源,为高等院校提供专业知识的教学平台,同时,也适合作为论坛、会议等活动的专业讲解与展示窗口。此外,线上展馆还扮演着“土地知识”电子资料库的角色,为专业机构及个人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便捷的检索服务。五是线上展馆的互动性更强。展馆提供了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留言或参与问答等方式与专家进行交流,这些互动环节还能进一步吸引到更多参与者。展馆的优秀内容和互动体验也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两个线上展馆为农业、环保等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分享研究成果及应用推广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自上线以来,这两个线上展馆都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和各种宣传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公众关注和访问。用户对相关的土壤保护和治理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许多访问者对展馆提供的信息和展示方式给予了好评,认为线上展馆能够直观地展示复杂的农业技术和研究成果,促进了公众对土壤保护和治理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两个博物馆线上展馆总点击量已经达到70余万人次。

今天,将各位媒体记者邀请过来,和大家交流两个线上展馆的相关内容,还请大家对线上展馆进行深入报道,引导更多的人士通过线上方式了解“梨树模式”“大安模式”,共同参与到保护利用黑土地、盐碱地工作中,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者、监督者和共享者。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看到,两座博物馆顺利完成了从“看得到”的实物到“摸不到”的数据的转化,请问两个线上展馆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

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杜军:

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线上展馆于2024年1月24日建成,分别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梨树县人民政府网站以及吉林生态环境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这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大力宣传“保护黑土地”国家战略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大、中、小学生研学、科普和实训线上基地。该线上展馆容量近36G,主要包括展馆介绍、展馆浏览、交互锚点、图片视频展示、内容目录化展示、导航地图、自动巡游等功能,展示内容全面,视觉效果清晰明朗,游览过程自由流畅,既可通过电脑端浏览也可使用移动端浏览,深受社会各界关注。

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于2024年10月建成,该展馆已陆续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大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同步上线,这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也是对大安盐碱地治理技术、发展历程、增粮成果的展示。该线上展馆容量近30G,线上展馆高度还原现场环境,并对线上参观进行了适应性优化,突出展示吉林省对盐碱地综合治理方法的探索历程和“五位一体”大安模式的形成过程。致力于推广盐碱地治理的新模式、新做法、新路径,持续唤醒更多“沉睡的资源”,让更多的盐碱地变成沃土良田。

两个展馆的建成,实现了从“看得到”的实物到“摸不到”的数据的转化,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两座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社会监督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里,向各位记者介绍一下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助企惠民”栏目。该栏目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扶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和公众意见和需求。在接到诉求后,省厅将按照相关程序尽快予以回复。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有效的发挥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及时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黑土地博物馆的建设背景是什么?实体展馆中包含哪些内容?哪个部分在线上最受欢迎?

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杜欣:

2019年,梨树建设了全国首个以黑土地保护为主题的中国黑土地博物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梨树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展馆升级扩建为集科普性、科技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中国黑土地博物馆(“梨树模式”展览馆),上下两层总面积1000平方米。

走进展馆,一层以科普土壤和黑土地相关内容为主题,共设置“生命之土”“黑土之贵”“土壤之殇”“希望之光”4个板块。主要展示了四方面内容,一是地球诞生至今土壤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菌群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各地区乃至全世界土壤分布情况;二是黑土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三是由于有机碳损失、酸化、养分失衡、盐渍化等原因,土壤特别是黑土面临的各类问题;四是我国通过科技力量、法律护航等途径对黑土地的保护。二层以宣传“梨树模式”相关内容为主题,共设置“千锤百炼”“凤凰涅槃”“世界瞩目”“领袖关注”“行稳致远”5个篇章。主要讲述了以中国农大和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校联合四平梨树科研人员探索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形成“梨树模式”的艰辛道路以及“梨树模式”如何从不被农户认可,到大面积推广、闪耀黑土地论坛、走向“一带一路”的辉煌历程。

在线上展馆里,“黑土之贵”“土壤之殇”及“希望之光”三大展区深受参观者青睐。首要原因在于,它们不仅科学详尽地阐述了黑土地的分类、定义、解释及相关数据,还兼顾了通俗易懂的表述,成功跨越了专业与大众的界限,满足了不同受众对黑土地认知的需求。其次,这些展区精心展示了多种类型的土壤实物标本及珍稀的完整土壤样本,极大地深化了参观者对土壤知识的理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区还巧妙融入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借此阐释黑土地保护所遵循的自然循环法则。通过融合专业知识、通俗化讲解、实物展示及以古喻今等多种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黑土地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科学方法,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展方的精心策划与真诚付出,为普及和宣传黑土地知识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

中国环境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实体博物馆的具体情况,现在的线上展馆浏览量如何?

白城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肖松: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是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是我省开展盐碱地治理及综合利用的集中展示区和成果展示平台,博物馆的建成将为推广盐碱地治理“五位一体”大安模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全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建设作出贡献。

2023年9月,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展馆从当代切入,系统回顾了30多年来盐碱地的治理过程,凸显30多年来盐碱地治理的经验与成果,使观众感受到从不毛之地到万顷良田的沧桑巨变,感悟科研人员从殷殷守望的沃壤千里,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自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大安模式。博物馆面积为18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内环线主要展示了盐碱地治理基础科普以及大安模式;二层则是以游戏互动、场景还原、墙面互动等方式,综合展示盐碱地治理的成果。馆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声光电形式,带领参观者切身体验盐碱地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革新与环境变化。

当前,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的点击量已接近15万次。经过系统的调研与对宣传途径的细致统计,我们发现线上展馆在土壤科学相关的研究院所、研究机构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中传播最为广泛。紧随其后的是农业教育领域内的教育部门与高等院校,此外,还有一部分点击量源自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及线上教学任务。由于展馆内容包含大量专业知识,现阶段的参观者群体主要集中于农业相关领域,这充分彰显了展馆的专业特性。

为进一步发挥线上展馆的科普作用,我们计划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依托自媒体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土壤保护与治理的知识精准传递给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守望都市记者:黑土地数字博物馆工作内容详实而丰富,展示了我省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上的付出与努力。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在保护好黑土地方面还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将如何持续发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 赵立臣:

党中央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吉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抓好农用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切实维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厅在保护黑土地方面主要开展3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农用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根据全省受污染耕地分布情况,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排查管控清单,强化监督管理,鼓励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安装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智能监控装置。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加强矿山开采行业管理,全面排查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建立排查清单,建立“一矿一档”。同时,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2024年吉林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计划》,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一是联合驻厅纪检部门制定《2024年度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监督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项监督领导小组,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将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过督察“利剑”压实黑土地保护工作责任。三是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守卫一方净土”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行为,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在耕地地上擅自倾倒废水及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畜禽规模养殖场违法行为。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厅加强系统设计,成立专班推动此项工作,出台《吉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原则。加大帮扶指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经过一年的努力,新增完成139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全省累计治理(管控)行政村达到3981个,治理(管理)率由去年底的27.7%跃升至42.7%,超额完成国家对我省下达的治理(管控)33%的年度目标。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推进农用地、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和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完善常态化的黑土地保护问题发现机制,建立问题整改交办、转办、销号机制,继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着力规范一批、整改一批、查处一批影响全省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同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力争我省治理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吉ICP备2022007971号-1本站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号邮编:130033Email:sthjt@jl.gov.cn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0吉公网安备22010702000115号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