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开展“空地一体化”环境应急执法演练
发布时间:2021-08-23
来源:
字体大小:[   大       ]

  8月13日,为全面提高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检验生态环境应急执法体制机制的响应水平,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在杨木水库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执法演练,探索“空地一体化”协同应急执法新模式。市水利局局长钟亚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长杨晓军、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士伟、于福俊参与观摩指导。

  

  本次演练以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途经一辆装有化学品的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意外翻车,石油烃类化学品泄露,有可能进入比邻农田并流入杨木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威胁辽源市饮用水安全为情景模拟。同时,运用水库地面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巡查“空地一体化”手段,开展肇事车辆违法问题调查取证工作。共有四支队伍参演,分别为: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水利局水库管理中心、辽河源镇属地派出所。

  

  上午9点30分演练正式开始。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杨木水库管理办公室预警电话后,立即成立环境应急执法指挥部,同时成立专家领导小组,并下达应急指挥命令。各部门收集所有相关信息后,立即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经由专家组分析后决策,成立了水库地面监控中心调度组、四个无人机巡察组、四个地面巡查组,污染物调查组、污染物控制组、风险防范组、现场监测组、后续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置。

  

  演练过程中,各小组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各司其职。水库地面监控中心与无人机联动,4名无人机操作人员按照指挥要求,设置不同路线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定点、定高飞行,实时拍摄影像,并将影像信号通过卫星4G网络同步传送回到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应急处置现场人员的可视化指挥。现场组同步开始挖掘应急池收集污染物,在事发地周边用沙袋筑挡墙,杜绝污染物流入水库。同时,对水质进行取样检测,数据显示事故水域水质达标,未造成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有序抓好善后工作,由于泄漏污染物属于危险化学品,针对应急处置后现场封控的泄漏污染物及相关土壤,立即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后续处置。

  通过本次应急演练,检验了辽源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采用了“地--空”远程协同一体化的新型技术手段,提高了各单位指挥人员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锻炼了相关人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今后应对和处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