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屯断面是“十三五”国家考核断面,位于饮马河干流,水质考核目标为Ⅴ类。但自2016年以来,虽然近两年水质有所改善,该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为我省唯一劣Ⅴ类国考断面。为指导长春市做好饮马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水质改善目标,吉林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从流域水环境质量管控、城乡水污染治理、规划建设管理等三个维度,对饮马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梳理。
一、基本情况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伊通河、饮马河流经长春市后,水质由Ⅲ类下降为劣V类,是目前松花江流域污染最重的河流。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长春市积极推进伊通河、饮马河污染整治,但对两河城市段以外区域的整治力度不够。2018年以来,靠山大桥、刘珍屯和靠山南楼等 3 个断面水质部分指标持续恶化。
长春市委、市政府针对伊通河、饮马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实行“五个清单”和“六项措施”工作模式,伊通河、饮马河流域水质取得一定改善,靠山大桥和靠山南楼断面已经稳定达标,但刘珍屯断面仍未达到考核要求,水质达标压力仍然很大。
二、主要问题
(一)流域支流、支沟污染依然严重。一是部分支流支沟水质仍为劣五类。7月初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石头口门坝下段饮马河支流中仍有4条超标,为劣Ⅴ类水体。督察组7月2日随机检查德惠市三道沟金星大桥处水质,COD 浓度为64.0mg/L,氨氮浓度为2.59mg/L,水质为劣五类。二是基层河长制落实不到位。现场检查发现,饮马河流域仍然存在沿河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经查阅长春市2019年度各级河长巡河统计资料,饮马河部分支流、支沟基层河长存在巡河不到位、不及时现象,二道区、经开区乡级河长巡河次数仅为规定次数的49%和52%,德惠市村级河长巡河次数比规定要求少912次。三是河道侵占现象依然突出。督察组检查发现,饮马河流域雾开河、干雾海河、双阳河等支流、支沟河道侵占现象仍较为普遍,两岸均为庄稼作物,面源污染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部分河段还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图1 德惠市菜园子镇西侧无名沟水质较差
(二)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仍然突出。一是部分地区存在城市污水溢流问题。督察组发现,饮马河流域内合流制管网占比仍然很高,雨季溢流现象仍很严重,长春市区的南部污水处理厂、西部污水处理厂、德惠市的东风污水处理厂溢流量都较大。个别溢流口在非雨季也还存在溢流现象,督察组随机抽查发现,德惠市垃圾发电厂附近三道沟截留处溢流口有少量污水排出, COD浓度高达273 mg/L,氨氮浓度高达50.2 mg/L。二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进缓慢。农安县新农乡、前岗乡、前岗乡鲍家村、高家店镇、小城子乡、龙王乡、万金塔乡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不足,尚未正常运行。九台区上河湾污水处理厂、城子街污水收集池尚未完工。德惠市建设的15座重点镇污水收集池,收集转运过程缺乏系统管理,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三是入河排污口整治进展不快。饮马河流域还有15个排污口没有完成整治,部分上报已完成整治的排口在非雨天还存在溢流现象,亟待进一步整治规范。
图2 德惠市东风污水处理厂三道沟溢流口非雨天溢流
(三)重点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污水排入管网许可工作进展偏慢。《吉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行业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办法》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城镇排水主管部门需对已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业排水户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评估。但督察组发现,饮马河流域各县市该项工作推进较慢,长德污水处理厂因个别工业企业超标排放,进水污染物浓度过高,多次出现运行问题,直接导致下游唐杖子一社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二是部分劣Ⅴ类水体治理重点工程未按时间节点推进。目前长春市劣Ⅴ类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中,德惠市东风污水处理厂二期等30个工程仍未完工,九台区南部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德惠市东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工程等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三是畜禽粪污污染防治亟待规范。督察发现,饮马河流域养殖户粪污处置不够规范,支沟支渠畜禽粪便堆积现象多见,虽然大部分养殖户建设了粪尿收集池,但防渗防雨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粪污堆存点邻近河流,汛期时极易随地表径流冲入水体。个别地方还存在养殖户粪污直排、偷排现象。
图3 德惠市菜园子田家村养殖户粪污直排
图4 九台区纪家镇前二十家子屯养殖户粪污收集池不规范
三、原因分析
饮马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具有历史性、复合性,长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推动问题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流域主干线治理成效明显,但各支流支沟污染问题依然较重,支流支沟所在地县区政府对污染治理工作推进力度仍然不足,基层河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分散型畜禽粪污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也尚未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