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市动态 > 省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市动态 > 省厅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省厅动态
吉林,以实干作答!——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2024-10-09 10:02:19   来源: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奋力推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路上,吉林,应该怎么做?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吉林正以“干”字当头,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结果。

实干为要:道固远,惟实励新

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如何让每一份科技创新活力都充分迸发?

今年以来,我省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9月25日,随着“吉林一号”SAR01A星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从遥望天际到“触手可及”,作为我国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已经将115颗“吉林一号”卫星送至太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先后为170余个国家、地区的数百家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让“太空文明”从遥远的天边走到了百姓身边。

无人物流车在厂区“自由”行驶,生产设备适时“汇报”运转状态,机械手臂精准运行……

在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汽车零部件有序衔接、组装,仅54秒,一辆红旗车快速下线,智能汽车工厂的“新智密码”在这里展露无遗。

放丝、氧化、碳化……伴着设备“奏鸣曲”在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回响,缕缕碳纤维原丝经过多道生产工序由白变黑,成为新材料中的“黑色黄金”——碳纤维。

“直径仅为发丝的十二分之一,含碳量达90%以上,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听着吉林化纤生产处处长鲁明介绍,记者大开眼界。

“一根细丝”的“能量”岂止是这些?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碳纤维在风电、光伏、无人机、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广泛,吉林化纤高精尖产品“上天下海陆上行”的本领早已声名远播。

原油加工能力每年98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每年85万吨;

炼油、乙烯、丙烯、碳四、燃料乙醇、精细化工六条生产线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

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领先的产业规模、强大的科创实力、健全的产业链条以及“数智化”生产体系、“高精尖”产品,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吉林科技创新的脚步又何止于此?

借助数字化引领、智能化提升,将传统产业培育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来到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温哥华边梁存放区内,加工完成的产品整齐摆放,部分产品已装箱完成,即将运抵港口,销往加拿大。

“为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投资10亿元引进了挤压、机加等设备,其中50%左右的新增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其余设备正在调试中。”谈及公司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楠兴致勃勃。目前,轨道车辆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于50%,国内出口份额在90%以上。

聚力于生物医药创新,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产品。

“长期以来,人血白蛋白供应一直受血液制品短缺与动物源性污染的困扰。我们攻克许多难题,产品纯度、表达水平、生产规模等多项成果全球领先。”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炜兴奋地说。

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创新力量,目前,安睿特与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同时和墨西哥等国家建立广泛伙伴关系。放眼全球市场,企业“创新+出海”双轮驱动,持续激活新发展动能。

行胜于言:事虽巨,坚为必成

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崭新作风打开工作局面,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秋9月,平畴沃野沐浴和风暖阳。

放眼望向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派丰收景象。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全省上下用行动践行初心。

在四平市梨树县一片“保护性耕种试验地”上,1400根标签分布排列在1.3公顷土地上,标记着每一株苗的生长情况。从土壤硬度、深度到营养成分和含量,每一项指标都记入计算机系统,精准跟踪直到收获。

“通过这一‘科学试验平台’,我们研究和开发出保护性耕作智能测控系统,作为免耕播种机的‘最强大脑’。播种机还能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的环境和条件,结合农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科学播种,实现保护性耕种和农作物高产‘双赢’。”谈及自家的创新产品,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铁成十分自豪。

“黑土地保护至关重要,东北大粮仓的丰收离不开保护性耕作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杨铁成信心满满地说,未来3年,公司还将研发推出12款现代农机,填补国内空白。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扛起保护黑土地责任的吉林,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3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牢牢端稳了“中国饭碗”。

自然为贵,满山皆宝。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吉林正“以绿生金”,在绿满山川中,进行着生动实践!

怎么让“林海参乡”更具魅力?进而解锁长白山人参这块“金字招牌”的密码。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坚定不移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扛起振兴长白山人参产业大旗,白山市笃行不怠……

秋分过后探访白山人参产业,步入工厂车间、参棚林地、市场物流,记者欣喜地看到:加速转化的系统工程,鼓点密集、亮点频现。

激活振兴人参产业“一池春水”,“圈”“链”带动产企共兴。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了日本津村、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等15户国内外大企业。重点培育了中民康达、肽谷、大自然、华润和善堂、皇封参业等龙头企业。

如今,“有中生新”的白山人参,已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5大类系列800多种产品,“人参卖成萝卜价”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同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白城,也在追“风”逐“绿”中不断前行。

在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吉电能谷铅碳电池生产和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是绿电园区首个入园并投产的百亿级项目。

随着绿电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内外知名新能源“头部”企业纷至沓来,“电头工尾”“电价洼地”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预计到“十四五”期末,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将被打造成本地消纳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3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晨曦初照,大安市联合乡万福村万亩稻田笼罩在金色朝阳之中,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已换新颜。

走进大安市信达农业盐碱地改良基地,眼前的水稻一片金黄。“每年,基地引进稻田鸭2万余只,养殖稻田蟹7000多亩、稻田鱼300多万尾,鸭、鱼、蟹、稻互促共生,为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企业负责人王千士的实干付出,赋予了盐碱地新的“生命”。

通过多年实践,白城市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盐碱地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安模式”,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治理样板。

奋斗以恒:积跬步,以至千里

牢记嘱托再出发,守正创新开新局,切实守护高品质生态环境,奋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金秋的查干湖,风光旖旎,美如诗画。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作出“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等重要指示。6年过去了,查干湖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不经雕琢的原生态之美,令这个“宝藏湖泊”成为享誉全国的“生态游目的地”。

“过去我们捕鱼一年100多万斤,去年冬天捕鱼达到了350万斤。过去我们这边啥也没有,现在生态旅游发展成产业链了,游客多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如今家家都有大瓦房住,还有不少人在城里有楼房,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第二十代“鱼把头”张文话语中饱含深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因年纪和腿伤退居二线,但张文依旧时刻关注着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冬捕文化,“我人虽然退了,心还没退,还是坚持在一线岗位上做一些指导和宣传。让子孙后代保护好这块水域,保护好这个最后的渔猎部落,守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生态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今日查干湖带来无限生机……

让国内外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在吉林还有很多。

“听说这儿可以感受朝鲜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我们9个姐妹就‘组团’过来了。真是不虚此行,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品尝美食和打卡拍照,别提多高兴了!”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的游客张欣悦快言快语,特别兴奋。

体验民俗风情,感受世外“桃源”。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旅游新项目、新业态,延边州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一年四季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阅天池品胜境,临飞瀑享壮美。

今年6月14日,随着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借机应势,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聚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足音愈加铿锵。

夏季以来,长白山景区绿意盎然,这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5%。国内外游客不仅接踵而至看天池、观瀑布,还能徜徉“美人松”林,来一场沉浸之旅。

“这片松林好漂亮啊!这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漂亮的松树。”来自江苏省盐城市的游客李菲菲兴奋地说,她曾去过许多地方,对各种花草树木特别感兴趣,美人松是她见过最美的松树之一。

“今年,我们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目标,构建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消费引领,来推进长白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28日,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4.7%。明年随着沈白高铁开通,长白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昆充满期待。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吉ICP备2022007971号-1本站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号邮编:130033Email:sthjt@jl.gov.cn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0吉公网安备22010702000115号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