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审批手续能办得这么快,给企业争取了更多的时间生产。”自从去年8月初,长春旭阳汽车座椅有限公司计划落户朝阳经济开发区后,长春市生态环境局朝阳区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环保专家主动现场办公帮扶,为其容缺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产。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找准执法与服务的着力点、落脚点、平衡点,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严肃执法执罚,在规范公正上下实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精简整合检查事项,开展跨部门、多事项联合执法。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强化法制审核。对办理的案件在案卷质量、证据材料、法律法规适用、自由裁量权基准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及时召开重大案件集体审查委员会议。同时,邀请法律顾问单位及法律专家全程参与并发表意见,确保案件做到集体决策、合法合规、公平高效。
优化方式方法,在执法监管上亮实招。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使用大气微站和重点流域“查测溯”定位高值区和问题企业,常态化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手段,通过“点穴式”执法,精准发现问题,进一步实现监管“无事不扰”。现场检查中,力戒走马观花,要求“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提升执法效能。中韩示范区执法人员在检查一家药业时,通过厂区内雨水井中存有少量污水,并伴有中药味这一线索,按图索骥,指导企业完成污水漏点封堵。
推动柔性执法,在容错减负上求实效。落实首违不罚制度,结合实际和企业诉求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和首违不罚等制度,对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给予企业改正的机会和适度的容错空间,以“容错纠错、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2023年,对31家企业依法不予处罚。
助力企业发展,在服务帮扶上做实事。坚持将普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提升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助企纾困解难,强化政企交流,对有需求企业提供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二道区针对部分企业不熟悉系统业务流程和相关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上门帮助吉林省福兴路面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梳理材料、核对数据、规范内容,及时完成填报工作,并录制教程视频进行宣发。
做好企业“私人医生”,开展体检式帮扶。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各地执法人员深入一线,“点对点”了解困难、“面对面”听取诉求,从场所建设到危废存放,从建立台账到应急预案,全面指导企业规范管理。汽开区在了解到一汽集团一厂老涂装车间内含漆废水因技术原因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了项目拆除进度时,立即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研究减量处置方案,对约200吨的喷漆废水清液,通过废水站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205.16吨剩余喷漆废水的含漆渣,按危废进行转运处置,既保证车间按时拆迁,还为企业节省对外委托处理费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