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 受理公示  
 
(补)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日期:2014-09-29 12:51:00 来源: 字体显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公示表(补)

项目名称

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

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

白山市板石镇

建设规模

矿山生产规模为95万吨/

项目

审批部门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总投资额

(万元)

7500

环评单位

吉林省冶金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李振君

电话

043185161284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板石镇境内,距离板石镇镇区2km。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是在现有矿山基础上,进行的地下深部开采,年开采铁矿石95万t/a年,其中17#矿组15万t/a,18#矿组80万t/a。 

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湿法开采及洒水降尘等措施,有效控制开采粉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矿井掘进是在地下进行,各种噪声设备均位于井下,相距地表面100500m以上,对地表声环境不会带来不利影响。矿区运输车辆的噪声属于线源噪声,只是在车辆经过村屯时会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求夜间车辆经过村屯时应减速行驶,并禁止鸣笛,减少车辆噪声影响程度。总的看,本项目生产噪声对附近村屯人居声环境影响不明显,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生产过程不至于造成噪声扰民问题,可为环境所接受。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井涌水经处理后,可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部分用于开采降尘,剩余的排入板石河,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处置方式 

采矿废石全部回填塌陷区,闭矿后将对塌陷区表面进行植被恢复,对区域生态造成的破坏影响将逐步得到恢复。

公众反馈联系方式

信件反馈

收件单位:吉林省环保厅环评处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

邮编:130033

电话反馈

联系人:环评处

电话:0431—8996307589963076

               

 

 

 

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变更版)(简本)

《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调整版)》主要章节已编制完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公示,欢迎公众参与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一、  项目概况

1.项目内容修改必要性

根据通化钢铁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初期”通钢集团生铁产量将达到1000t以上,新增生铁产量需要新增的铁精粉采购能力约700t,为确保集团公司铁矿石的稳定供应,集团公司拟在自有矿山生产、国内采购矿和国外进口矿三个方向规划。其中对自有矿山的规划中包括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扩产改造。按最近公司发展、建设进度看,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矿山扩能潜力大,公司下辖矿山井下矿(棒棰园矿区)扩充生产能力,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公司在2013托吉林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获得吉林省环保厅批准(吉环审字【2013128号)文件附后。

已批复的通钢板石矿业公司井下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包括17#18#两个矿组,原采矿证总生产规模为65万吨/年,其中17#矿组15万吨/年、18矿组50万吨/年。起初计划将井下矿生产规模提升至105万吨/年(17#矿组25万吨/年,18矿组80万吨/年)。吉环审字【2013128号文件批复的生产规模为105万吨/年。在201310月,由于通钢集团公司的工程建设资金异常紧张,无法短期内将17#矿组提升至25万吨/年的生产规模,同时矿山在基建和生产探矿过程中发现17号矿组深部主矿体厚度有变薄趋势,可布有效进路数减少,采场出矿能力降低,故25t/年的规模难以实现。因此,决定维持17#矿组现今15万吨/年的产能,而18矿组提升至80万吨/年,合计开采规模95万吨/年,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吉林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的审查。由于已批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吉环审字【2013128号)开采规模为105万吨/年,而重新调整后的初步设计规模为95万吨/年,开采规模不符,因此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调整后的规模对已批复的环评报告进行调整。

2.项目基本信息

该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板石镇境内,井下矿区包括17#矿组和18#矿组,地理坐标分别为东经126°22′00″、北纬42°00′53″;东经126°21′00″、北纬42°01′30″,占地面积为15.63hm2 75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属改扩建项目。

3.现有工程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现有工程是通钢集团板石矿业公司于2009年末提出的,其设计开采规模为65t/d铁矿石,只采不选,开采出的铁矿石由专用轻轨小铁路直接运送至板石铁矿选矿厂进行加工处理。

二、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矿区周围情况介绍

板石铁矿井下矿矿区(又称棒棰园矿区)位于白山市东北侧的板石镇境内,矿区呈哑铃状,东西走向,矿界内主要为工矿用地、农田及林地,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矿界内除本次评价的1个矿组外,还分布有板石铁矿16#矿组,位于矿区中部,采取露天开采方式,不含在本评价范围内;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白云岩矿,位于矿区东南部,采取露天开采方式。矿界外主要为林地、农田及村镇。本次评价的18#矿组位于矿区西部,最近居民位于矿界南侧约1.05km处的珍珠们村;按原规模生产的井下矿17#矿组位于矿区的东部,最近居民位于矿界东侧约55m处的板石镇。板石河位于矿界东侧,最近距离35m

板石铁矿已于20078月揭牌定为国家矿山公园,按照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采矿形成的塌陷坑将作为地质遗迹保存,公园内要求严禁炸山取石、乱挖滥填盲目整平,剥离及覆盖表土,废弃巷道也不能堆放废石。工业广场内办公楼用作接待游客等用,予以保留,其余建筑物拆除。矿山主、副井是公园景点之一,用于游客进出地下巷道的通道,应予以保护。

2.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监测

1)环境空气

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其中SS执行《松花江水体环境质量标准》。

3)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区域地下水为Ⅲ类功能区,故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4)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为2类功能区,附近村屯声环境为1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8)中1类、2类标准。

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18#矿组临时废石堆场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2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矿界向外扩300m所构成的区域,总面积约3.9km2

3)地表水评价范围:板石镇板石河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3000m,全长3.5km河段。

(4)       地下水评价范围:矿区及周围村屯。

5)噪声评价范围:矿界外200m

三、现有工程产排污情况及所存在环境问题

1.现有工程产排污情况介绍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铁矿地下开采、装卸运输以及18#矿组临时废石堆场产生的粉尘,采用湿法采矿、定期对矿区道路及18#矿组临时废石堆场等进行洒水降尘。根据白山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可知,该地区TSP浓度值基本保持在一稳定水平,说明矿区生产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涌水及职工生活污水。矿井涌水产生量约1042t/d,其中有552t/d用于井下开采、40t/d用于地表降尘,剩余的450t/d经沉淀处理后,排入板石河;采矿区距离板石镇仅2km,采矿工作人员每天乘班车往返,17#18#矿组的工业广场各设有一处防渗旱厕,能够满足矿区日常生活污水的收集0.8t/d264t/d),定期清掏堆肥,施用于附近农田。

固体废弃物:包括采矿废石及职工生活垃圾。其中18#废石产生量为40000t/a,该矿组设有一占地2000m2的废石临时堆场,废石定期送往位于河口乡上甸子村废石堆场堆存;17#废石产生量为12000t/a,同矿石一同经轻轨铁路送往选矿厂进行破碎分离处理,最终送往选矿废石堆场堆存。据了解,每年约有20万吨废石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实际在选矿废石堆场长期堆放的废石量非常少。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60t/a,在矿区内定点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矿井涌水沉淀池污泥产生量约10t,同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噪声:分为井下噪声源及地面噪声源两类,其中井下噪声源主要由爆破、运输、提升、排水等环节产生,由于井下噪声源深埋于地下,对地表的声环境影响甚微;地面噪声源主要包括空压机、通风系统风机、提升机等。

生态:17#18#矿组现有工程总占地17.5hm2,开采活动已经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矿区存在两个地表塌陷坑,总面积7.27hm2,目前塌陷坑内仅长有少量荒草,岩石皆裸露于外,坑底积存有少量大气降水,坑体边缘植被长势良好。18#矿组现有一处占地2000m2的废石临时堆场,堆高<10m,其周围未设置挡墙,截排雨水沟渠设置的不够完备。由于井下矿区废石场地处山坡上,排水顺畅,在无大量水源条件下,不具备形成泥石流灾害的条件。

2.现有工程现存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1)    现存环境问题

本次企业拟拆除18#矿组现有地表的宿舍、草棚以及派班室,同时不再新建,相应地表约3.3hm2废弃土地亟待地表植被恢复;目前18#矿组临时废石堆场占地约2000m,堆高低于10m,周围未设置挡墙,截排雨水设施也设置的不够完备,存在安全隐患;该矿区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地表塌陷坑。

(2) “以新带老”措施

18#矿组现有构筑物拆除区域沿山形进行土地平整,对地表进行生态恢复:首先铺一层粘土覆盖层,然后上覆30cm的种植土,播撒草种,然后补植灌木和乔木,同时混交种植一些阔叶树种,该项工作应与2014年完成。

在18#矿区临时废石堆场周围设置挡墙,完善其周围的截排雨水沟渠,保障沟渠的畅通,并应及时清运废石,杜绝临时堆场成为永久堆场的现象发生。

按照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对矿区内的现有塌陷坑予以保留,此次只是清理采矿塌陷坑坡面浮石和松动石块并进行坑底平整预防塌陷坑引发崩塌。

四、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气:施工过工程中主要是散放的建筑材料在搬运和施工作业中造成粉尘飞扬,进出车辆产生道路扬尘;运营期废气主要是废石场扬尘和原矿转运装卸粉尘,对周边环境影响不明显。

废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生产系统、施工机械维修冲洗废水,生活废水来自施工期进场的人员;运营期正常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井涌水。

固体废物: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拆除废弃构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井巷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等;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

噪声:施工期间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等设备运行时将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噪声,其声级声级值最高为95dBA);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位于地下。

2.环境影响预测

(1)环境空气

废石临时堆场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石堆放期间产生扬尘,采用洒水方式降尘,可以满足GB288661-2012《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标准浓度限值为1.0mg/m3的要求,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原矿转运装卸粉尘影响分析

本项目原矿采用井下运输方式,井下装矿,由630m平硐出矿,再采用专用铁路运输方式送至选矿厂(两厂区相距约20km)加工,由于运输途径较短,铁路沿线分布环境敏感点稀少,通过洒水降尘方式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无组织粉尘排放量,满足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2)    地表水

本项目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井涌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于生产,剩余部分废水水质可以满足GB28661-2012《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标准要求,排入板石河,最终汇入浑江,对地表水的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

(3)    地下水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较为完善及有效的防护措施后,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

(4)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大多位于地下,少部分位于地表的噪声源,也都是分布在远离居民的山岗上,对板石镇邻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夜间休息的影响较小。          

(5)    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企业对下属各矿山产生的废石集中进行了大粒度干选,每年约有20万吨废石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可以满足本项目运行需求。

3.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措施

1)清洁生产

本项目较好地体现了清洁开采、清洁利用、全过程治理的清洁生产思想,使生产的每道工序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矿山的清洁生产水平较好,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废石堆放将产生扬尘,特别是废土风干层。其中85%回落在堆放场,据类比调查,排放量为2t/a,排放浓度为0.14~0.76mg/m3,可以满足GB28661-2012《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标准浓度限值为1.0mg/m3的要求;原矿采用井下运输方式(“暗出矿”),井下装矿,由630m平硐出矿,再采用专用铁路运输方式送至选矿厂(两厂区相距约20km)加工,通过洒水降尘方式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无组织粉尘排放量,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废水:正常生产期正常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井涌水,经沉淀处理后,可以满足GB28661-2012《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标准要求(SS70mg/LCOD——),排入板石河,最终汇入浑江。

噪声:工厂的强噪声设备对厂区周围的外环境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降噪,报告书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尽量选用同功能低噪声设备。2应加装消音设备,可降噪20dBA)以上。3采取合理的绿化方案,实行绿化降噪。4对强噪声场所,应注意加强噪声个人防护,并控制高噪声工作场所操作人员连续工作时间。

固体废物:主要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全部运送至河口乡上甸子村的废石集中堆放场,进行了大料度干选,可以满足本项目运行需求。本项目产生的废石属于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置合理可行,可为环境所接受。 

4.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铁矿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钢铁行业的重要原料,目前吉林省钢铁行业主要依靠进口铁矿石,该项目的建设对缓解吉林省铁矿石供应情况紧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地方税收,推进地方相关经济的发展,因此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五、公众参与

在本次公众参与工作中,重点对工程建设以下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是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公众对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要求。本工程公众参与采用了发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张贴公示及网上公示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本工程的公众参与分三阶段进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赞同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本项目位于白山市板石镇境内,属于现有矿山地下深部开采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和设备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经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后,各种污染源可实现达标排放,生态破坏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与原环境影响评价对比可见,通钢集团板石矿业井下矿扩建工程规模由原105t/a调整到95t/a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与原规模对比相差不大,而矿井涌水最终排放量照比原规模略有减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原规模略有减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关于开采矿产资源的选址分析可知,在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后,项目对外环境影响基本可以控制,本项目建设可行。

七、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杜书有

联系电话:0439-3391342 

评价单位:吉林省冶金研究院

通讯地址/邮编:长春市朝前进大街2266/130021

联系人:孟凡胜

联系电话:043185161284

Email327849581@qq.com

 

作者:
【打 印】  【关闭窗口】
转摘声明:转摘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版权所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吉ICP备2022007971号-1 本站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地址: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浦东路813号 邮编:130033 Email:hbt@jl.gov.cn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0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23号